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不断涌现。2025年,新赛道培育有望成为产业园区新的增长点★,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产业园区新赛道培育的大幕已经徐徐展开,聚焦十大产业园区,看看他们如何抢占经济发展新高地★。
从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到未来产业,产业园区的活动在新发展下愈发迸发出活力。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首批★、广州首个国家级经开区,设立之初占地仅9.6平方公里★,仅占广州GDP比例2%左右。设区40年以来,以广州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40%工业产值、44%实际利用外资★、17%税收收入和15%GDP★。广州经开区交出的靓丽“成绩单”,正是国家级经开区引擎作用的缩影。已发展形成汽车、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高端装备、生物技术★、集成电路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和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单纯依靠土地★、政策优惠吸引企业的“筑巢引凤”模式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地产业园区纷纷探索转型升级★,聚焦新赛道培育,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1月21日,南京江北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建中国药科大学江北创新中心★。去年年底★,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江北新区正式挂牌启用★,这意味着将更好地解决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年江苏印发的《关于支持南京江北新区高质量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梯度培育,推动融合集群发展。围绕第三代半导体、氢能、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方向,加快突破高端光子芯片、器官芯片、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研究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场景和重点企业★,在关键细分领域形成若干新增长点等内容。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重点产业园区中,多个园区已将新赛道培育列为未来三年的核心战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成为园区布局的重点方向★。
在全国布局未来产业的大背景下★,其他产业园区也纷纷发力。有的园区紧跟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大模型等新赛道,加快科研攻关与场景应用;有的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领域★,积极构建产业体系和发展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引擎,新时代的目光所向★,将是一片不设上限的天空★。返回搜狐利来国国际网站,查看更多
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中,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产业园区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据★“产业+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增强“科技含金量★”。园区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各类研发人员1.5万人,头部企业纷纷设立研发基地★。大众集团投资10亿欧元建设全球第二研发总部★,首次在欧洲之外承担平台车型研发任务★。蔚来中国总部落户★,负责所有车型研发和专利归集★,投资设立汽车科技公司,每季度研发投入约30亿元★;江淮汽车技术中心乘用车与商用车并举★,是产品谱系最为完整的自主品牌研发中心之一。合肥经开区建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36个★,掌握一批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前沿技术,主导及参与国家标准制定超200项★。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都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等7家战略平台★。目前已聚集国家级创新平台67个、占全市46%;全国首创“中试+★”生态★,已建中试平台49个★,助力1800余个中试项目实现成果转化★。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3大优势产业★,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制造等6大未来产业。天府软件园通已经形成涵盖应用软件★、通信技术、IC设计、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产业集群。锚定未来生物产业赛道,天府国际生物城则紧盯脑科学、合成生物学技术前沿★,锻造核酸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优势赛道,构建“1+7+N★”产业生态体系★。
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传统汽车、电子制造等优势产业基础上★,聚焦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空天技术、智慧交通、金融科技五大新赛道。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指挥中心,巨大的LED屏上跳动着★“产业元宇宙”的神经脉络——全国首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先导区已接入企业387家。向新赛道发布117项关键技术需求★,吸引清华高端院★、中科院工生所等46家机构联合攻关。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开放“天河E级★”算力资源,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周期平均缩短40%。依托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搭建中日韩生物医药材料快通通道,进口试剂通关时效提升70%。
推动高质量发展,武汉东湖高新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高能级科创平台联合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不少于3家产业创新平台,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开展★“揭榜挂帅★”★。加快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存储芯片、空芯光纤、稻米造血等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世界领先★。武汉东湖高新区还将加快推动科创供应链平台扩面提质,更大力度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一廊一城”核心承载区,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同时,加快发展未来产业,组建未来产业发展研究院,重点推进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半导体等30个未来产业项目,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2025年1月21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2024年把“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期推动高新区发展主线,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围绕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各大城市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上海8%的土地面积,贡献了上海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80%的工业总产值,汇聚了上海80%高端人才,吸引了上海80%外资研发机构,培育了上海8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策源功能更加显现,细胞治疗、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张江人工智能岛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吸引了IBM、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阿里巴巴等20多家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芯片研发等核心技术的企业争相入驻。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在上海张江成立★,★“5G+L4★”智能重卡准商业化测试运营成为国内首个在真实业务场景下实现准商业化运营的项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聚焦世界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工业软件、关键新材料、高端仪器设备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速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研发。到2027年★,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绿色智慧能源4个具有技术主导权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超前布局引领世界发展的未来产业。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加速全球高端创新资源汇聚,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主动融入和塑造全球创新网络★。
西安高新区围绕★“55611”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围绕比亚迪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形成了涵盖整车检测★、充换电设备★、汽车金融、锂电回收、维修保养、整车制造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崛起的同时,西安高新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5大优势主导产业齐头并进★,19条产业链快速延伸★,“5561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亮点频现★,制造业千亿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形成了大企业规模跃升、中小企业活力充沛的发展态势★。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909.19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212.52亿元。集成电路★、通信设备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行业产值增速较快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305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4.0%。 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255件、同比增长50.4%,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56件。苏州工业园区集聚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领域相关企业近1300家,产值突破1550亿元。园区另一个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至今已集聚相关企业超1800家,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重要增长极。
027-8329 0007
180-6266-8722
扫一扫 加关注
© 2019 利来最老的品牌官网首页,利来老牌国际官网app,利来最老的品牌官网智能装备制造武汉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19016456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1759号